粤港澳27个中医药合作项目签约 助力中医药“出海”

发布时间:2023-09-15     浏览量:    分享到:
返回列表

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14日在岭南成药之乡佛山举行。8个项目现场签署合作协议,19个项目进行文本交换,涉及人才培养、平台搭建、中医药高地建设、中医药联盟合作、中医药经典方剂传承、中药创新药转化研究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中医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实施了许多合作项目。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强调,要增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的驱动力,探索中医药区域协同创新的模式,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对外开放高地。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谈到,香港拥有中西医双轨并行的医疗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中医药法律法规,在全港18个区开设中医诊所及教研中心,运用传统纯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防治疾病,积极推动中医药临床服务发展。未来,香港拟开设首家中医医院,并积极推动中西医协作的临床服务模式,促进跨医疗专业交流合作,同时基于过去在中医药检测科研方面的经验,建设一所政府中医药检测中心,以发展中医药检测和质量控制国际中心为目标,建设和推广国际认可的重要标准。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副局长郑成业介绍,澳门特区政府积极推动中医药发展,包括推动中医药服务的社区保健运动、产学研一体化、持续培养中医药人才、发展中医药研发制造的相关产业等。未来还将继续在中医法规建设、研发能力建立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保障力度。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将着眼于发挥粤港澳三地优势,通过强化三地交流合作、融合发展,打造中医医疗、创新、人才、产业、国际化“五大高地”,针对阻碍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性问题,进行重点领域的改革攻关,激发和释放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制度活力,为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本届大会公布了首批6家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基地并举行授牌仪式,包括广东省中医院、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等。   2018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已经举行五届。截至目前共签署85个合作项目,粤港澳三地通过建立大会长效机制,推动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世界中联主席马建中在致辞中表示,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29个国家设立了中医药相关法律法规,20个国家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部分国家已将中医药疗法纳入健康保险体系。中药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阿联酋和菲律宾等国家以药品形式注册。中医针灸、太极拳、藏医药浴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世界中联作为全球最具规模的中医药国际性学术组织,在中医药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中,持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将继续积极履行国际组织的义务,充分发挥联系世界中医药团体和专家学者的桥梁作用,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国际传播与发展,助力“一带 一路”建设,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朱海东在致辞中说,党明确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目前,中国与共建“一带 一路”国家合作建设了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50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的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今年是共建“一带 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本次大会的举办对助力“一带 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及促进中医药国际传播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世界中联副主席张伯礼在视频致辞中说,中医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为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和绵延永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论坛,为“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搭建一个中医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必将为中医药高质量融入“一带 一路”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开幕式之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以及来自西班牙、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涵盖五大洲的十位中医药领域专家、学者分别就中医药助力“一带 一路”建设、中医药在本国的发展、传播、现状及思考做了主题演讲。世界中联副秘书长陈立新主持主题演讲环节。   

 

论坛上,来自世界五大洲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广泛交流,凸显了论坛的国际性、学术性以及前沿性,展示了中医药在全球传播的广泛性以及应用的普遍性,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医药的信任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