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和促进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扶持中医药,使得中医药教育、科研和临床得以全面发展。
在经历了全球性疫情大考后,中医药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中药发展,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为中药创新释放了活力与潜力。中医药发展体制和机制管理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重点领域和重点问题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晰,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时代机遇。
中医药发展潜力巨大,在全球市场有着广泛的合作需求。世界卫生组织在2022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中,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救治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且根据临床疗效判定指标显示,对轻型和普通型病例尤其有效。
随着行业标准、机制体制和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医药行业呈现出中西医并重、扶持与规范并举、传承与创新并进的良好局面,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期。全国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通过地方立法、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探索中医药工作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面临着巨大机遇的同时,中医药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全新的角度探索,并解决好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难题
后疫情时代,更应该居安思危,反思中医药在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的困境。面对参与机制不顺畅、地方立法亟待完善等问题,也需要建设性的思考。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有赖于有力的司法支撑。自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基本法治体系框架。多地纷纷通过地方立法,着力解决本区域内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际问题。全国已有26个省份制订、颁布或修订了地方中医药条例。但目前中医药地方立法仍然存在着制度不协同、特色不明显、修订不及时等问题与不足,还需要在未来的立法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提升中医药应急能力
甲型流感备受关注,全国多地陆续发布中医药防治方案。
中医诊治急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有关于急症的论述,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了急症辨证论治的先河。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繁衍史,也是与疾病的抗争史,中医药史也是中国的防疫史。
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参与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中医药参与应急管理的制度完善,除了法律机制外,还应从响应机制、能力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三个方面着手,将中医药真正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来,实现中西医并重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和应急处置公共卫生事件。
在这几年的实践经验中,我们总结出很多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比如:中医药不仅要第一时间参与,还应当全程参与;加强中医药应急科研平台建设,适时开展中医药疫病防治临床定点医疗机构试点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并完善中药应急物资保障供应机制;建立国家级中医药疫病应对的应急响应中心,同时依托高水平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建设覆盖所有省份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等。
守正创新 传承发展
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发展,这是中医药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做强龙头中医院、做优骨干中医院、做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健全其他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等具体措施。
上一篇:「行业资讯」中医药行业市场分析
下一篇:【重磅】近三年中医药鼓励政策梳理